水产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由养殖体系(包括养殖池塘、育苗池、工厂化车间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不会再使用的养殖水。
(2)特点:不定期排放、排水期集中,排水量大、污染物浓度低、非点源排放。
(3)达标排放的“标”是什么: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
N的输入与输出:饲料源输入占90%-98%;N的输出:鱼类利用20%-27%,沉积氮占54%-77%。
P的输入与输出:饲料源输入占97%-98%;P的输出:鱼类利用8%-24%,沉积磷占72%-89%。
3、环境水体底质变化:残饵粪便堆积,促使微生物活动加强和营养盐再生,缺氧情况下,水底沉淀物分解产生大量有害化学气体(硫化氢、甲烷等);
4、酸碱度变化:水生生物呼吸作用及有机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pH下降,水质恶化;
5、溶氧变化: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养殖动物呼吸、残饵及排泄物等分解消耗氧气,若水体中DO耗尽,有机质进行厌氧分解,水体硝酸盐、亚盐、铵盐等还原零值,同时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主要目标:排放标准规定的10项全部达标(一级标准):悬浮物、pH、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总磷、硫化物、总余氯、铜、锌。
2、监测指标:着重关注5项:悬浮物、pH、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指标。
1、悬浮物:残饵、粪便等,颗粒状、悬浮态存在,颗粒大小0.1μm-100μm,是造成水浑浊的根本原因。絮凝、离心、过滤、沉淀能去除大部分,需要充足的作用时间和作用面积。
2、PH值:应位于6-9之间。可用生石灰、氯制剂、乳酸杆菌等调节。(精养池塘使用生石灰要谨慎)
3、高锰酸盐指数: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仅限于测定地表水、饮用水和生活垃圾污水。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程度,多由藻类和水生植物光合和代谢等自然过程而导致。
处理建议:合理搭配养殖品种、控制放养密度、避免过量投喂、定期清淤、补充有益菌群等。
4、总N:养殖尾水处理的难点,饲料等投入品产生,水中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总和。总氮量的增加,主要导致微生物和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5、总P:以元素磷、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有机团结合的磷酸盐等形式存在。水体中的磷是藻类生长需要的一种关键元素,过量磷是造成水体污秽异臭,使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和海湾出现赤潮的主要原因。
处理建议:1.可溶性磷酸盐被植物、微生物利用,成为有机磷;2.难溶性磷酸盐:经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处理成为可溶性磷酸盐;3.尾水中的有机磷:核酸、卵磷脂等;4.核酸:核酸酶处理成为磷酸;卵磷脂经生物酶分解。
1、综合治理原则:内源污染治理与尾水处理相结合,从源头治理,减轻尾端压力。
(1)合理投喂:根据养殖品种选择正真适合的饲料,根据存塘量、天气、规格,投喂适宜的数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控制残饵量;
(2)清淤晒塘:疏松底质、杀死病原菌、增加底部氧气、降低饵料系数、减少鱼病防治费用;
(3)合理增氧:不缺氧,消除有害化学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
(4)水质调控:微生物制剂(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降氨氮、亚硝酸盐;
(1)尾水中污染物主要以悬浮状态呈现,所以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收集较大比例的悬浮物;
(2)经过沉淀后的养殖尾水中,悬浮物已减少。通过过滤/吸附的方式,再清除掉一部分悬浮物;
该模式是基于鱼菜共生原理,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通过在池塘水面种植植物,利用鱼类与植物的共生互补,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进行池塘“鱼-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传统池塘养殖的生态化、休闲化和景观化三化融合,互惠互利。
该模式是指将池塘底部的鱼类排泄物、残饵等有机颗粒废弃物和废水排出养殖水体的一种水质改良技术,通过在养殖池塘底部最低处不同位置,根据池塘面积大小建设一到多个漏状形的排污拦鱼口,一般3-5亩配置1个排污口,将养殖过程中沉积在池塘底部的鱼类排泄物、残饵及尸体等通过排污管排出养殖水体,排出的有机颗粒废弃物经固液分离池分离,固体沉积物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上清液可用来滴灌蔬菜、花卉等,通过生物净化后再循环回养殖池塘,实现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池塘养殖尾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有机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一般为养殖面积的3-8%。目前应用于废水净化处理的人工湿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二是水平流人工湿地,三是垂直流人工湿地。基于人工湿地的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模式,成为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池塘养殖节水、减排模式。
该模式俗称跑道鱼模式、推水养殖模式,该模式建立在已有的池塘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池塘进行工程化改造,将池塘分成分为两部分,包括小水体推水养殖区和大水体生态净化区。在小水体区通过增氧和推水设备,形成仿生态的常年流水环境,可对多个品种开展高密度养殖,如草鱼、鲈鱼、鲫鱼、黄颡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青鱼、乌鳢、鳜鱼等。在大水体区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种植水生植物,安置推水设施,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和大小水体的循环。除了需要适时增添被蒸发的少量水以外,整个养殖过程无需换水。类似模式还有陆基集装箱循环水养殖、高低位池塘循环水养殖(含玻璃钢、帆布、水泥池等)、池塘“零排放”圈养生态养殖模式等。
生态沟渠是指在养殖尾水排放口建造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生物组成,具有自身独特结构并发挥相应生态功能的沟渠湿地ECO。生态沟渠基本是由排水沟渠和沟渠植物组成,借助人的因素改造沟渠构造和添加基质来提高生态沟渠净化能力,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或设置过滤坝等形式,延长了水-植物-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具备截留泥沙、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发挥输水功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截留污染物、去除少数的氮磷营养元素等生态净化功能。
通过在养殖尾水排放端设置2-3个呈阶梯型排列的沉淀池,用于养殖尾水的收集、沉淀和净化,将物理沉降与生物净化作用有机结合,是解决尾水悬浮物,净化水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尾水排放至沉淀区后实现固液分离,上层清液流至深水区,下层干物质用于种植业肥料;深水区内通过基质(填料)、植物和微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实现对养殖废水的高效净化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景观生态功能。
通过种养结合,把作物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养殖尾水经收集后,用于灌溉稻田、藕田、经果林地等种植区域,将尾水变废为宝,不仅能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还可以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
根据不同养殖品种,按养殖面积6%~10%的比例设置尾水处理区,通过养殖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渔机”的原位处理和治理区“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等异位处理,配套养殖场绿化和景观,实现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达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11月23日至28日下半年首场寒潮和大范围雨雪影响我国雨雪+降温+大风组团来袭中东部气温将陆续刷新下半年以来新低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另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寒潮影响期间降温范围波及25个以上省区市部分地区气温降幅可达12℃以上此外,大范
据@四川观察 报道:近日,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农夫山泉绿瓶水是一气之下生产的,不希望整个家庭长期喝纯净水。
城投掀起产投子公司组建热潮,3个月近150家横空出世,投资风险怎么看?
近三个月来,就有近150家城投产业子公司成立,还有多家新组建的产司取得了公开市场评级。取得信用评级之后,产司即将申报发行债券,而市场对产司的信用分析也正在起步。
中央气象台11月23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寒潮影响,预计,11月23日20时至11月28日08时,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6~10℃,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东北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14℃,局地16℃以上。
旺仔牛奶疑喝出老鼠?当事人:厂商已取走一半异物去做检测,旺旺高管:没有汤姆更没有杰瑞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2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显示,一人正在用刀砍开旺仔牛奶的罐体,露出罐底“一团不规则的黑色异物”,并配文“孩子打开喝了一口说味道很怪,倒掉打开后真的恶心”。评论区有网友根据图片猜测“异物为老鼠”,相关消息持续引发热议。
日前,微信发布8.0.54正式版更新,多位用户发现微信正在小范围灰度测试一项清理原图、原视频的新功能。据了解,该功能为“原图、原视频14天自动清理”,在微信设置-通用-照片、视频、文件与通线天后自动清理,能够直接进行开启。
浙大一贫困生晒国内外多地旅游照引热议 该生家乡民政局回应:贫困证明没问题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近日,浙江大学一贫困生,在朋友圈晒出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计改革工作的重要部署,优化服务业核算,国家统计局改进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将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开展劳动工资全面调查。
这虾,我们还能安心享用吗?其实说到虾,市面上我们见到的,大多都是养殖的,市场占比超过80%。2023年我国农业部曾统计,当年水产品总产量7100万吨,而养殖类占到5812万吨,类别涵盖鱼虾蟹、贝壳、藻等各种水产品,占比达到82%。
教育风向 经济观察网讯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简称《指引》),聚焦校园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逐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