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尾水是指农田中流出的地表径流水,属于农田中的过剩水分,其来源主要有灌溉过剩水、降雨、地下水的补给等多种,加上灌溉管理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农田尾水为农田过剩水分,其含有大量营养盐,个别灌区还含有大量的农药等,现就将甘肃引大灌区农田尾水的成分分析如下: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对农田尾水的不进行有效的处理,有些大部分直接排放到容泄区,未加二次利用,不仅导致非常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使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并且带走田间大量的无机盐、氮等营养成分。引大灌区的部分农田在灌溉季节通过加高田埂高度将过剩水围堵在田间,形成重力水造成深层渗漏,直接污染地下水。又比如内蒙古的河套灌区,阿拉善旗灌区在渠道末尾修建退水闸,将农田尾水通过闸排泄到附近的流域。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少、简单易操作、环境效益好等优点,人工湿地具有独特水文、土壤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这里所说的湿地指人工开发的,在容泄区种植芦苇、海草、红树林等构成简单的群落,然后在群落里面养殖鸭子、泥鳅等作为副业,主要是利用湿地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用湿地作为拦截农业尾水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轻松又有效地阻止农田尾水进入相邻流域。
可以通过对田间的土壤水分参数和田面糙率系数的测定来反馈控制,即根据田面参数来分析控制精量灌溉量,此技术首先要求对土地实施精平,在此基础上根据估算的田面水分参数对地面灌溉过程进行实时反馈控制的灌溉效率可达到85%以上。另外,还需要精细地面灌溉控制设备,一般由末级输配水管道和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
虽然近几年来提出了诸如微喷灌、波涌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大幅度的提升了农田水利用率,但是目前我国在精细灌溉方面的研究远远滞后,加上我国现阶段主要是采用粗放的地面灌溉和落后的管理制度,很难做到田间引水量的精确控制,势必造成灌溉过剩水。由于整个灌区的信息源自环保英才网:
尾水不是很多,可以在整个灌区设置一个集水井或者一个轮灌组修建一个集水井,然后在农渠尾部修建集水沟,通过集水沟把全灌区或一个轮灌组的尾水收集在集水井集中处理。能重新净化、过滤重新利用,也能够最终靠把水权转让给工业等对水质要求比较低的部门。
近几年水权制度的出现,促使灌溉水管理者尽可能的优化灌溉制度,节约用在灌溉中的水资源。因此农田尾水的处理逐步受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现将几种可行的处理方法简单阐述如下。
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是以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为支撑条件,以地面灌溉过程精量控制技术为控制手段,以精细地面灌溉系统模块设计与评价方法为核心基础构建的一体化技术集合体。其中“土地精平、灌溉精量、控制精准”是其核心,精细灌溉注重灌溉水从水源到输、配、灌、耗各环节的合理配置、适时灌溉、精量灌溉和精准控制。通过计算机模拟及其对整个灌溉的自动化控制,合理实时、适量地引水灌溉,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剩水的输入。这样既能大大的提升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又可以有效的预防在田间产生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