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铁饭碗碎了又碎?考公人:咋让我赶上了

2025-04-26 |   作者: 安博体育在线登录

<< Return list

  

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铁饭碗碎了又碎?考公人:咋让我赶上了

  从宏观来看:“铁饭碗”的扩张时代正式终结,甚至有可能成为公共部门改革的起点。

  而越是这时候,我们不妨跳出当下的局限性,去重新理解“铁饭碗”、“稳定”这些词。

  目前来看,各地控制”铁饭碗“的手段还比较温和:主要是在“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各地情况不一样,比如:

  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份,将改革重点放在了事业单位上,部分“职能萎缩弱化”“职责单一或相近”“人员资产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被裁撤,大量编外人员遭到清理。

  前不久,山东省10部门印发意见,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收回相应事业编制,有关人员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同一时期,河南启动事业单位改革,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经过这轮改革,河南省直单位撤销相应的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还有一些地区通过“退三进一”——退休3人招1人这种“减上补下”的策略来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将编制资源向基层和重点领域倾斜,试图优化公共服务效率。

  2023年《全国住房公积金2023年年度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我国体制内有4836万个在职“铁饭碗”人。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收入约12万元,12x4836≈5.8亿。

  同年全国税收约18万亿,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约有1/3税收要用来支付给财政供养人员。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推动政务数字化,降低了用人需求,AI公务员已经上岗,有专家预言:未来随着AI技术的成熟,预计会有大量基层事务性的岗位被AI取代。

  而对于考公生而言,一边是编制数量不再会有大规模的增长,另一边却是考公热持续升温,在这种 “僧多粥少” 的局面下,考公考编的难度无疑会慢慢的大。

  考公的大军,越来越庞大,一些岗位慢慢的被考公生青睐,尤其是一些“天选考公岗位”。

  你就比如财经类岗位,主要涉及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等领域,可供选择的部门多:

  当然,财经类岗位不只是招录部门多,而且工作范围广,最关键的是,公进面试的竞争相对较小。

  在考公圈仿佛有一个共识:财经类岗位进面分居中,竞争比相比来说较低、大部分地区岗位不限户籍,可选择的岗位较多。

  以2024年山东省考为例,财经类的岗位共297个,共招聘367人,全省财经类岗位进面平均分62.6。

  而相应的文字综合职位,比如青岛市青岛市委政策研究室文字综合职位,最高进面分为:75.8分,该岗位的报录比高于300:1。

  并且要求考生学历达到研究生及以上,并具有党员身份,竞争远比财经类岗位激烈。

  如果你在预算或者国库部门,那更清闲不了,每天都是与报表、数字、报告打交道,班加加加加个不停。

  而且之前看起来很香的岗位多、竞争小,现在也没那么香了,因为这两年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很多,竞争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小。

  而且近几年,报考要求也不低:要求要具备财经类专业背景和相关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税务师(CTA)等。

  除此之外还要求硕士学历以上、党员、英语水平(六级、八级、雅思、托福),甚至部分地方监管局还要求两年基层工作经验。

  同时,AI入局和其他科技发展也对财经类公职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服务好百姓,更要逐步的提升工作效率、持续改变工作模式。

  加之未来编制扩张的收紧,还会使得财经岗更加不好考,而且即便“上岸”,也要做好承受高强度工作淬炼的准备。

  而越是这样一个时间段,越要求我们跳出当下的视角,在更宽的视野下,找到一些答案。

  “稳定”不仅是收入的保障,更是对未来的心理预期。体制内的“铁饭碗”好像成为年轻人对抗时代洪流的防线。

  对社会而言,科技发展等因素,不断推动着公共部门朝着“内部工作效能提升”“服务内容优化”等方向而转型。

  “改革不是砸饭碗,而是换饭碗。”中央党校某专家在研讨会上指出,深圳早年的公务员聘任制、苏州工业园的市场化薪酬,都是成功先例。

  他预测,未来三年会出现“体制内双轨制”:核心部门保持稳定,服务类岗位全面市场化。

  不少人慢慢的开始行动了,通过自我核心技能提升、跨界能力储备、开发新的价值等方式,朝着新型铁饭碗突围,比如:

  某省办公厅的老白,靠自学Python开发出了公文智能校对系统,现在成了各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你会发现,铁饭碗端得好的并不是那些早早进体制内的人,而是把体制当“能力储蓄池”的人。

  环境的不确定越来越强,大家希望能够通过找到一个安全、正确的答案,来抵御风险。

  这么一想,或许我们就不再盲目追求稳定、害怕风险,把目标从“抵御风险”换成“建设自己”。

  [2]蓦然上岸路:省考公务员财政局岗位解析:手握“钱袋子”的“财神爷”?

  祝您开心快乐幸福。 教育应该是正确的引领引导培养训练,但目前的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科(科学)教育有余,思想、哲学教育不足。二是思想、哲学教育缺乏,导致人们的思想、哲学水平停滞不前,无法跟上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同时,教育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导致人们的思想、哲学水平混乱不堪,缺乏感恩心、敬畏心。这样一些问题导致了很多孩子形成空心症状状态、抑郁症症状状态,以及全社会自杀率高的问题。 教育的正确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呢? 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人的认知概念应该是不同的。这就是大千世界形形的人的不同之处。 教育对于人来说应该是正确拉开人与其他动物距离的手段。 教育应该是发扬人性为善、和谐、为仁、义、礼、智、信,这些品质的培养训练的方式方法。 教育应该是训练提高人的情商、智慧的手段。 教育应该是以培养训练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为主要目标。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训练人:与人为善、同情心、感恩心,爱心,敬畏心、幸福心、美丽心灵。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受教育者明确正确的人生意义与人生目标。 教育应该是建立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美丽人类的独一无二的手段。需要跟建立美丽心灵、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美丽人类相适应、呼应。 教育不应该只是教授:竞争、斗争、争夺、战争的技术、技巧、手段。 教育不应该有意无意的训练他人:抱怨、指责、自私、自利。 当下我们学校教育中的刷题训练比赛只能算是教育的一部分,不应该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全部。 我们的教育行业不能定义为产业。教育不能定义为服务业。(学生、家长不能定义为广大购买的人)。教育应该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行业。